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技能>教师证
这些知识点,大多数的考生都会犯错!
发布时间:2019-11-26 作者:贝尔教育 点击量:

  做题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每每到最后还是选了一个错误答案,怎么办呢?小贝挑选了同学们最易出错的15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1.注意指向性、注意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视了其余对象。例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者我们在看电影时,只对电影的主要情节加以反映,而对于不影响我们理解主要故事情节的细节忽略不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例如医生在做复杂的手术时,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病人的病患部位和自己的手术上,与手术无关的人和物,都排除在他的意识中心之外了。

 

  2.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选择题常考);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3.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例如,采用性格量表测量学生,如果他们这次测量得到的结果与六个月前、三个月前的结果基本相当,那么我们就认为测验的信度较高。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考虑的问题是: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具有高信度的测验不一定具有高效度,但具有高效度的测验一定具有高信度,所以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

   不论效度还是信度,都是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滞后性、间接性、延续性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但人的成长需要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就成为人才。

   滞后性是指教育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这两者一个是从人才培养的周期来看,一个是从教育影响来看,做题仔细理解题干的意思就不会做错了。

   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等到他们步入社会,由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

   延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5.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例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我国培养人才总的方向。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例如,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区别:首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广。

   其次,教育目的是针对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提出的要求,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我国整个教育工作提出来的要求和指导意见,除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包括如何培养以及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此外,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例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

   综上,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

 

  7.教育制度、教育体制与学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并存于社会结构中。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体制决定制度;制度决定学制;

   体制:谁办学;

   制度:怎么办学;

   学制:办多久;

 

  8.正强化、负强化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映概率;比如考试进步了,班主任在班里提出表扬;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映概率,比如因为学习进步了,所以父母收回不给零花钱的决定。

 

  9.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教师招聘考试就是相对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教师资格证考试就是绝对评价。

 

  10.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12.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总共9年,称为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是小学6年,初中3;但是,也有小学5年,初中4年的。

   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打基础的,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从认字开始。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

 

  1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为准备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比如,摸底考试。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比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比如,期末考试。

 

  14.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个程序对违法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区别:(1)作出决定的主体范围不同。行政处罚是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作出的,而行政处分是由受处分的公务员所在机关,或上级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作出的。

   (2)所制裁的对象不同。行政处罚制裁的对象是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行政机关系统内部的公务员。

   (3)采取的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种类很多、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而行政处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的六种形式。

   (4)行为的性质不同,行政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而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15.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的内部动机冲突。比如古代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兵败斜谷,进退两难,当夜规定军中口号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这种内心矛盾的体现。

   多重趋避冲突指对含有吸引力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比如大学生毕业就业方向的选择冲突就是这种体验。


贝尔教育官方微信:无锡贝尔教育 / 贝尔网校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最新学历报考资讯、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资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学历热门院校

更多

免费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在线老师

微信咨询

18961806279

免费咨询热线

400-1886-017

首页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添加企业微信

在线试听

免费通话

立即回拨,名师快速为您答疑解惑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查看报考信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