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职业技能>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病考点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20 作者:贝尔教育 点击量:

  常见慢性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点


  ①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②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③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④难以治愈,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转,很难彻底治愈;


  ⑤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


  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


  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截止到2012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5%。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亡的前四位。


  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的占早死总人数的75%。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中国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不到12%。


  慢性病造成的负担


  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


  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1~2倍,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将增长80%以上。


  慢性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还与我国的经济、社会、人口和医疗服务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往往不是单一危险因素所致,一种慢性病常常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个危险因素也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


  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多向协同作用


  主要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和互为因果的交叉关系,多个危险因素的并存;将使个体发病风险倍增,而不是简单的单个危险因素风险相加。


  危险因素分类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可改变危险因素 中间危险因素


  年龄 吸烟 高血压


  性别 过量饮酒 高血糖


  种族 不合理膳食 血脂异常


  遗传 缺乏身体活动


  *其他因素 超重或肥胖


  其他因素指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中间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便可进一步演变为中间危险因素并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中间危险因素既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原因。既是上游危险因素的结果,也是下游疾病的原因。


  可改变危险因素


  1.吸烟


  引起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多种恶性肿瘤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为75万人,至2025年后将增至300万。


  2.过量饮酒


  研究显示,适量饮酒对机体的影响仍有争议


  但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过量饮酒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肝脏疾病有关,饮酒量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大量饮酒可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50%,酗酒还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3.不合理膳食


  ①脂肪摄入过多,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与心血管疾病和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②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


  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致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增高;


  ④膳食总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超重或肥胖,而后者又是多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⑤食盐摄入过多,高盐饮食与消化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


  4.缺乏身体活动


  这是慢性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多种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有关,缺乏身体活动也是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


  5.其他因素


  不良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长期的心理压力、精神紧张或负面情绪等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和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


  水、空气、土壤和食物等环境污染。



  2022年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正火热进行中,点击咨询>>

贝尔教育官方微信:无锡贝尔教育 / 贝尔网校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最新学历报考资讯、职业资格证书报名资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学历热门院校

更多

免费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在线老师

微信咨询

18961806279

免费咨询热线

400-1886-017

首页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码,添加企业微信

在线试听

免费通话

立即回拨,名师快速为您答疑解惑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查看报考信息

回到顶部